關羽字雲長,司隸河東解人(今山西省運城市),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(約西元 160 年-220 年),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。
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,並且視為神祇膜拜,產生關羽信仰,因其忠義勇武形象,被民眾尊稱為關公、關二爺、關老爺,又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,直至武聖,與「文聖」孔子齊名,故也俗稱為(關)聖帝、(關)帝君、(關)聖帝君、關帝、關帝爺等而流傳後世。
清雍正元年(1723)彰化設縣,當時正處開墾初期,拓墾的漢人與平埔族群時有爭執,雍正 13 年(1735),知縣秦士望希望藉由宗教信仰力量與關聖帝君的威名,約束當地漢人與熟番,捐俸創建關帝廟廟宇,促當地發展興旺、族群融合。
關帝廟建於舊彰化縣治南門內,乾隆年間彰化地區林爽文率眾抗清,造成縣內衙署、廟宇嚴重損毀,關帝廟亦無法倖免,至清嘉慶元年(1796年)知縣胡應魁與地方仕紳倡議將關帝廟遷建於今日現址,於嘉慶 5 年(1800)秋天竣工,而後陸續於道光、日治時期及光復後多次整修,成就今日廟貌,屬縣定古蹟。
關帝廟正殿主祀關聖帝君,配祀關太子、周將軍及赤兔馬,後墊供奉文昌帝君、魁星爺,另配祀五路財神,在建築風格上,因關帝廟屬於官建,有別於一般民間信仰中雕樑畫棟的廟宇,整體建築風格樸實而不華麗,木造結構風格簡樸爽朗,展現泉州式力學美感。
關帝廟建廟發展歷史時程,與彰化設縣治、漢人開拓的整體過程為同一時代背景,藉由瞭解關帝廟的發展源流,可發掘出彰化縣自清朝以來的開發過程,今廟內保存清雍正 13 年(1735)「創建關帝廟碑記」、乾隆 26 年(1761)「重修關帝廟碑記」,此2座石碑記錄了重要沿革內容,說明了關帝廟的歷史價值。
國曆 12 月 1 日開始受理登記次年度點燈、太歲、禮斗等
關帝廟(04)724-1394
文昌祝壽暨考生點燈祈福,每年農曆 2 月(擇假日辦理)
市公所位置:50045 彰化縣彰化市光復路 74 號 市公所電話:04-7222141 © 2024-2025 彰化市公所 本站建議使用現代化瀏覽器和 1920*1080 解析度來瀏覽,以達到最佳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