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彰第一寺院
在佛、菩薩之中,觀音是最被廣泛而永久信仰的。觀音信仰大約是在西曆紀元後不久,起源於印度,而逐漸遍及整個亞洲地區,東邊是中國、朝鮮、日本等,北邊從尼泊爾傳到西藏,尤其西藏,觀音的信仰極為興盛,拉薩即有「觀音的淨土」之意,達賴喇嘛更被視為觀音的化身而信仰著。
開化寺又名「觀音亭」,雍正2年(1724)由彰化第一任知縣談經正倡議興建,是彰化地區的第一座寺廟,雖然是知縣倡議興建,但並非由官方出資興建,故開化寺屬於民廟,而非官廟;不過其與官方連結很深,例如建廟時就選在當時縣署的右側,因而有「開彰第一寺院」美譽。
歷經不同時期多次修建,開化寺光是在清朝就經歷5次,接著在日治時期因實行都市計畫,將既有過於狹窄的道路拓寬到標準寬度,在拓寬西門大通(今中華路)時,開化寺的三川殿及前庭至山門都被拆除,廟方只好重修並將山門改建成今日葫蘆造型。
開化寺所在地在興建之初即屬市區核心,一開始已有民家聚居,廟宇建築受到周邊民舍限制,無法有開敞的格局,只能隱身在街市之中,形成「街屋式廟宇」,特色在於面寬只有一間房屋的寬度,格局則有前院、前殿、後殿、後院的二進二院式格局,讓人有狹長而深遠的感覺。
開化寺主祀觀音,旁祀十八羅漢,後殿祀有文昌帝君、三官大帝、註生娘娘和痘公痘婆、福德正神等,左、右廂房供奉地藏王菩薩及施主長生祿位及城隍爺等。
痘公、痘婆 美麗守護神
後殿配祀的「痘公」、「痘婆」,常被信眾誤以為是土地公婆,其實祂們是一對「美麗的守護神」,相傳清代彰化發生天花疫情,一對夫妻熱心為民眾診治,卻在疫情趨緩後不見蹤影,「彷如菩薩顯靈」,因此被奉為神明祭拜,這就是痘公、痘婆由來,在神殿供桌上常見信眾供奉的乳液、口紅及保養品,祈求庇佑皮膚細嫩光亮。
痘公痘婆的信眾很多,除了愛美的男女,也有家長帶著青春期、為著滿臉痘痘煩擾的子女來拜拜,祈求「戰痘」成功。近年來醫美手術盛行,有些人在動手術、微整型前專程來開化寺,向痘公痘婆上香祈求手術順利。
開化寺慶贊中元普渡法會
於法會前 1 個半月在服務台開始受理報名,期間為 1 個月,額滿為止。
開化寺(04)726-8741
考生燃燈供佛祈願法會,每年 4 月(擇假日辦理)
活動內容:
喜願金 200 元 / 每人(含參加祈福法會、安奉智慧燈七日、祈願疏文及文昌智慧筆組)。
活動訊息於本所各相關網站公告,並行文本市各國、高中、大專院校。